Translational Research |梅杨教授团队最新综述:骨髓炎症信号与克隆性造血调控

时间:2022年11月10日 17:56 点击: 字体大小:

成年小鼠和人类骨髓中每天分别产生0.5-1.5×1092-3×1011个细胞,在应激状态下,骨髓造血功能可进一步增强。 在健康个体中可以发现携带体细胞突变的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扩增,形成携带克隆性基因突变的终末分化成熟的血细胞,这种现象被称为克隆性造血。大约42%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在诊断为癌症之前发生克隆性造血突变,克隆性造血突变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与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2022115日,湖南大学生命医学交叉研究院的梅杨教授团队受邀在国际学术期刊Translational Research IF=10.171 发表了题为Clonal hematopoiesis and bone marrow inflammation的综述,对骨髓炎症信号与克隆性造血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介绍和前瞻性展望。文章首先通过对克隆性造血相关的二代测序数据的全面分析,整理和归纳了以表观遗传调节因子DNMT3ATET2ASXL1以及肿瘤抑制因子TP53为主的克隆性造血热点突变基因群, 携带上述基因突变的造血干祖细胞可以更好地适应与衰老相关的炎症性骨髓微环境。其次,该工作系统总结了DNMT3ATET2ASXL1TP53PPM1DJAK2突变在先天免疫和骨髓炎症信号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克隆性造血相关基因突变的小鼠模型研究。

由于克隆性造血突变通常与细胞遗传学异常密切相关,探究炎症性骨髓微环境中不同的克隆性造血突变如何相互合作以共同促进血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目前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同时,克隆性造血相关突变的临床检测对于预防血液恶性肿瘤和改善患者预后可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针对单个造血干祖细胞克隆性造血突变的实时追踪仍具有挑战性,类似于iMAP等新技术的开发可以为研究体内克隆演进和药物筛选提供强有力的手段。

  湖南大学生命医学交叉研究院为论文第一单位,梅杨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谢心舒、博士后苏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李钊锋以及硕士研究生马雪珍、吕志艺参与了部分内容的撰写。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血液学会基金和省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931524422002468?via%3Dihub#!